歇后语
歇后语始于唐代,
(相关资料图)
是古人创造的一种短小、形象、风趣的语句。
时代更迭,歇后语这种汉语言艺术也历久弥新。
即日起,让我们每天认识一个歇后语,
品味生活,明晓哲理,提升智慧......
今日歇后语
【歇后语】
三个臭皮匠——顶个诸葛亮
【释义】
原意是指三个副将的智慧能顶一个诸葛亮,通常用来比喻人多智慧多,人多力量大。
【近义词】
集腋成裘、众智成诚 、集思广益、人多力量大
歇后语故事
相传在三国时期,蜀国的刘备和吴国的孙权结成联盟,共同对抗魏国的曹操。这个结盟虽然表面上形成了,可是大家都想一统天下,所以背地里也没少勾心斗角。
有一天,蜀国的军师诸葛亮到吴国去做客,还为吴国设计了一座寺庙。这座寺庙非常的漂亮,建造的要求也非常高,单单只是塔尖上的葫芦就有17米高,四千多斤重。
当时的科学技术远远没有现在这么发达,建造这座宝塔根本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。诸葛亮也是想借这个机会,看一看吴国的实力,看看吴国到底有多少人才。
这一下子可把孙权给难住了,愁的是饭也吃不好,觉也睡不香。好不容易后来找到了冶炼的师傅,但是做铜葫芦模型的人却没有找到。孙权想了想,便在城门上贴起了告示,招募能工巧匠。
一个多月过去了,还是没有找到合适的人,诸葛亮一看高兴得合不拢嘴。看来吴国是没什么人才了。
吴国城门下摆摊的三个皮匠听说了这件事情,心里面很不服气,就一起商量对策,看看怎么样才能把这个葫芦造出来。他们想了很多办法,但是还是失败了。
就在他们想要放弃的时候,诸葛亮大笑着出现在了城门的告示下面。虽然诸葛亮一句话都没有说,可是从他的表情里就能看出那种嘲讽的意思了。这下又重新坚定了三个皮匠的信念,他们在心里告诉自己,一定不能让蜀国人把吴国人看扁了。
足足三天三夜的功夫,大家终于想出了制作方法。硬是一针一线的缝制成了大葫芦的模型,配合冶炼师傅,一举把寺庙造了出来。
诸葛亮一听到消息马上返回了蜀国,从此以后再也不敢小看吴国了。
更多精彩
关
注
我
们
关键词: